從4P to 4C to 4R,一種真正有效的社群行銷模式其實可能還沒有出現....


在美國麥卡錫於二十世紀6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4P(Product、Price、Place、Promotion)理論幾乎主導了四十年的全球行銷策略後,勞特朋基於市場供需的變化,於1990年提出了4P行銷的進化版--4C(Consumer、Cost、Convenience、Communication),將行銷的著眼點由產品轉向了顧客的需求,帶動無數新的行銷分析出現。21世紀伊始,艾略特•艾登伯格在其《4R網路行銷》一書中,隨著網路行銷的崛起,再次提出更前進的網路行銷的理論,提出了4R(Relativity、Reaction、Relation、Retribution)網路行銷理論,倡導網路行銷的重點已轉到了「以關係網路為核心所建立的顧客忠誠度」的全新角度。

從Facebook向全世界開放時,我們就看到了這種現象,它的延伸區域將超出了高校,這或許應歸於那些畢業後轉入職場的Facebook初始用戶。許多用戶都是高級經理人員、董事、副總和CEO,這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之間的遊戲了(但是兒童網站到是一個很有發展性的網站生意)。在對Facebook最近的調查發展,增長最快的用戶群是35歲以上的商務人士。在台灣,從無名小站的發展一樣可以看到類似的軌跡。

像這種社群組織通常具有密切的群組、多樣化的參與方式、被封閉的有限搜索及極高的成長率。如果說這種具有渲染力的行銷通道還沒有被那些大型企業發現及運用,只能說那個企業考慮撤換他們的行銷主管囉!但是,一種真正有效的社群行銷模式其實可能還沒有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